欢迎进入广州市康纳学校(广州儿童孤独症康复研究中心)!

当前位置:首页  >  前沿资讯  >  早期干预

前言  

 

美国在自1970年有回归主流运动(Mainstreaming)的兴起,其主张障碍学生能在最少限制环境下接受教育,而又在受教权受到重视及开放教育思潮的冲击之下,发展出融合教育,其理念是障碍生只要协助不要标签,让所有学生都能回到正常环境下受教育(徐美莲,薛秋子)

 

融合教育之教学设计—自闭儿案例

 

一、亲职沟通  

 

()事先与家长的沟通:个案中老师与家长说明未来的教学重点,建议个案上学半天,并且邀请家长之专长,协助早自习的活动和共用午餐以及参加班级的庆生会及烤肉活动,建立个案与同学兼沟通的桥梁。()故事时间:老师利用故事时间说明个案了解生活将发生的变化,例:一年级生二年级时,会在哪一个班上,而其老师会是谁。使个案到校上课就能很快进入情况。()熟悉环境:早上时间个案帮老师整理教室,可先熟悉上课环境,老师会和个案聊聊天,可以知道个案今天的情绪,如果其情绪不稳定,老师会先安抚。()其他:开学第一周,请家长暂时让个案在家,让老师与其他学生有足够时间训练常规,及心理建设,让全班能够诚心的接纳个案。也避免个案在慌乱的气氛中学习到不良的上课模式。

 

二、一般学生的指导  

 

()心理建设:老师会先让学生说说曾经与特殊生相处的经验且告知个案将读班上,要求学生做他的模范,并做班级常规训练。()说明个案的特性:让学生了解个案无法辨别是非,说话内容都是他喜欢的话题,想做什麼就做什麼。。。。。。等等,很容易学习模仿同学的各项表现。还说个案可能会在怎样的情形之下,会出现攻击的情形,并指导学生正确的处里方式和态度。()订定生活公约:老师要求一般生处理纠纷时,不要用打,骂解决问题,因为这样会给个案不良示范,会让个案以为打人,骂人是对的,并鼓励全班同学都做个案的模范生。

 

三、行政支援  

 

()在个案发生状况时,辅导室协助老师处理。()个案开始上课的第一个月安排义工妈妈,陪著上数学课,让个案习惯在教室内上课。()为减轻班级老师负担,行政老师另行设计国语之辅导活动,让个案融入班上的学习。()教育局的自闭症巡回资源班的服务,一周四节课,进行个别教学。()提供有关的片子让全班学生观看以了解特殊儿童。()请家长提供增强物(徐美莲,薛秋子)

 

融合课程设计  

 

一、国语:因为个案有攻击行为,擅自离开教室,多话等干扰上课的情形,因此,为了个案能和一般生共同在教室好好上课,而采用「共同学习,分组学习,独立学习,个别化学习」等分是不断变化,来吸引个案,让个案干扰降到最低,也让其他学生不受到干扰。  

()共同学习:与同学上同样的内容,如果个案不理会,老师站在个案前面提醒各案跟著做,如问题讨问时,尔而请个案回答,即使答非所问也没关系,让个案知道要老师回答时才可以说话。

()分组学习:将班上分组,让个案融入一组中,由该组的同学带他完成共同的作业。  

()。独立学习:若个案无法安静上课,找出个案喜欢的书或光碟,安排个案致教室后面独立学习的角落。

()个别化学习:如果上课内容太深,个案无法融入,则让个案停留在简单的部分即可。

二、情绪:()扫地工作的训练。()自我指导语的训练:指导个案常说:「我的手用来写字,不可以打人,我喜欢同学……」,当个案有不良的行为时,立即给予口头的严格制止,改正后马上给予指导语复诵记起来。()辅导:为了让个案在升旗时间因不耐炎热久候发生干扰或情绪不稳,因此个案会去辅导室,而其安排说故事时间或和个案聊个案喜欢的话题,让个案说话说个够。  

三、数学:由自闭症资源班支援个别教学,主要的方式有:共同学习,合作学习,协同教学。

四、社会独立能力:培养能够自己走路上下学的能力,养成进餐的礼节,到商店购物的训练(徐美莲与薛秋子)  

 

融合教育成果—自闭儿语言能力之改善

 

主动程度:

 

人际沟通  

辅导前语言应用  

辅导后语言应用

 

主动打招呼  

 

辅导一个月后,在街上遇到不会打招呼,好像不认识。

看到老师会说好。主动打招呼的比例有30%

 

主动说再见

不会主动说再见,经提醒会说,但不会注视对方。

只要是看到认识的老师,同学都会主动说再见。  

 

主动说早

主动说早的比例低於1%

主动说早为55%

 

二、互动情形  

 

与同学交流

辅导前语言应用  

辅导后语言应用  

祈使句的使用  

未上小学时绝不可能说:请帮我或给我。  

第一句学会:帮我。使用句子不多却有100%正确率。  

 

上课与同学交流的情况

上课只做自己的事,如有妈妈陪,就不理人。  

会认得同学,甚至记得同学的名字。  

 

下课与同学交流的情况  

刚进学校时是完全不与同学交流。

25%的时间会和同学交流。

 

三、阅读分析

 

阅读情形  

辅导前说话内容

辅导后说话内容

 

阅读书籍别类

固定看有关火车的书。  

以可以接受阅读多种类的书。

 

阅读速度

经常是两节课念大约十个字左右。  

20分钟大约阅读100字左右。

 

四、字汇分析

 

字汇能力  

辅导前说话内容  

辅导后说话内容  

 

认字能力(国字)  

 

只会有关火车的国字。  

国字注音测验71个字  

造词能力(:如→如果)  

 

只会仿说  

造词正确率:念的100%,写的95%  

书国字写能力

很排斥认识国字。

国字能力进步很多,遇到不会的字,会要求老师写。

 

五、自发性

口说的语言

辅导前自发性语言。  

辅导后自发性语言。

 

内容

 

说话的内容只限於「火车,水管」的话题。  

谈话内容增加了,还会谈到周遭发生的事。

。自主性语言(我要……)  

没有自主性语言。

第一句学会「不要追我」,运用很得当。

(徐美莲与薛秋子)  

 

其它--融合教育实验班成效之案例

 

一、辅仁大学生活应用科学系附设托儿所  

 

自民国75年起,附设托儿所进行学前障碍幼儿与普通幼儿混合就读计画(苏雪玉,民77)。研究结果显示,就读小班之过动儿升至中班时,其情绪状况改善很多,有明显的进步(许碧勋)  

 

二、国立新竹师院特教中心学前特殊教育实验班

 

早上普通幼儿与特殊儿以2:1比率混合,下午将近1:1比率混合,采融合教育的模式。实验结果证明,只要可成设计得当,普通幼儿与特殊幼儿都能相处融洽,即使是中重度残障幼儿也能完全融入普通班中(吴淑美)

 

三、台北市立师院特殊教育系学前特殊幼儿实验计划班  

 

身心障碍幼儿十二名和普通幼儿十名。在共同的学习环境下进行许多教学活动,其目标是帮助身心障碍幼儿能发挥其潜能,培养生活自理能力。至於普通幼儿,教师冀望於幼年所得的经验,在其长大后能体谅身心障碍人士的需要,对社会弱势者给於真心的关怀(许碧勋)

 

四、国立台湾师范大学特殊教育中心合作学习实验班

 

普通幼儿与特殊儿以15:1之比率混合,进行了两年的融合班实验教学。成果如下:()幼儿间互动频率有增无减,特殊儿因模仿学习而进步,普通幼儿年龄愈小愈能包容异己。()家长热心配合,无论普通幼儿与特殊幼儿家长,都能互相支持与了解。()教师协同教学,善用社区资源,幼儿均能获得宝贵经验(林宝贵,卢台华)

 

省思

 

国内对於融合教育常有的迷失:()以为把特殊儿童安置在普通班或普通学校就是融合了,忘了必须有个别化的教学。()以为各类,各程度的特殊儿童的最佳安置就是融合教育。但限制可能出现在建筑,教材,交通……等方面(徐美莲与薛秋子)()那一种融合模式最适合学前阶段的幼儿。()一般幼教师在特殊幼儿教育的专业知能及教学态度如何呀。()融合班幼教师的反应与态度又该如何。因此,融合教育是需要大家用心省思的(许碧勋)  

 

参考文献

徐美莲,薛秋子。融合教育教学模式。高雄市:高雄复文。

苏雪玉。学前障碍幼儿与一般正常幼儿混合就读之效果。辅仁学志,2261-76

许碧勋。幼儿融合教育。台北市:五南。  

吴淑美。完全包含(full inclusion)模式可行吗。特教新资通讯,3(3)1-2

林宝贵,卢台华学前特殊教育实验班工作报告。台湾师范大学特殊教育中心。